1.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是什么

2.关于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

3.“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4.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是什么

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是什么意思造句_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是什么怎么读

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是一句民间的歇后语

“照旧”是它的要表达意思,说明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一切按照原来的样子进行“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这个歇后语本身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有外甥就会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第二种是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人。所以就是大人丢了。由此引申出来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事,丢人了。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外甥打灯笼照旧的来历:

传说在元代末年,当时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他在郭子兴的义军中听令。可是由于这股义军里有好几个主帅,郭子兴和孙德崖等几个主帅意见不合,甚至后来几个人翻脸发生了冲突,使得朱元璋被迫离开了那里,准备回老家安徽濠州。

当朱元璋走到濠州城里大街上的时候,正看到有一伙打把势卖艺的。他见那些人练了拳脚之后还舞动了各种兵器,引来了一阵阵掌声之余,还得到了人们扔过来的铜钱。看到这里朱元璋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实在没有生活出路的话,也可以卖艺赚钱生活。

想到这里自己竟然不禁的笑出了声来,可是正在他发笑的时候,那个刚练完武艺的人来到他身边收铜板,一听朱元璋的笑声,这个人生气了。他以为是朱元璋在笑他刚才练得不好。于是就和朱元璋吵了起来,他们这一吵也把其他人给聚拢了过来。

这个卖艺人就对朱元璋说:“既然你笑我练得不好,那咱俩就比试一下,如果你赢了我,我无话可说,我就自认技不如人,你自管走你的路。可如果你要是输给我,那就要当场给我磕头认错。”

朱元璋本来就没有笑对方武艺练得不好,而且自己是多年没回家乡,这里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当然不愿和对方比武,所以就赶紧解释。可不管朱元璋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的。把朱元璋逼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同意了和对方比试一下。

于是两个人就亮开架势打了起来,在打到二十几个回合的时候,朱元璋飞起一脚,正踢中对方的要害,一下把那人踢出几米远倒在了地上,那人大口喘气。朱元璋赶紧过去扶他,可那人一摆手说:“我技不如人,今天输了,我认了,你走吧。”

旁边一些卖艺人的同伙,见自己人被朱元璋踢倒,正要过来打朱元璋,可被那人给拦住了。而且还是那句话:自己技不如人,认栽了。他让那些同伙不要为难朱元璋。就这样朱元璋离开了这群人继续往前走。

渐渐地天已经黑了,朱元璋走到一个胡同里的时候,正巧一个院落里面出来一个女子往门外泼脏水,一下泼正到了朱元璋的身上。那女子一见觉得不好意思,就赶紧过来赔礼。可二人一打照面,朱元璋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这个女人是自己多年没见的姐姐。

姐弟二人相见当然是好事。朱元璋的姐姐就把他让到家中,姐弟二人聊了些他们这些年的经历。朱元璋又说了他刚才在大街上遇到那些卖艺人的经过。可就在姐弟二人说话的时候,听见外面一阵吵杂声。姐弟二人赶紧出去,可出来一看,朱元璋愣住了。

外面来了一群人,而且这群人正是刚才在大街上卖艺的那些人,而这些人一见朱元璋也愣住了。经过一番介绍,朱元璋才知道,原来:刚才那个和他比武的人,竟然是自己没见过面的姐夫,而这伙人里其他那些卖艺的都是自己姐夫的师兄弟。当然那些卖艺人也知道了面前的朱元璋。

大家认识以后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朱元璋和他姐夫比武时踢的那脚非常重,只见现在朱元璋姐夫的脸上全是汗。朱元璋见自己竟然把没见过面的姐夫踢成重伤,心里非常难过,眼含着泪水请姐夫原谅。可这时朱元璋的姐夫却叫过来自己的儿子李文忠,然后说:“孩子,把灯笼挑亮点,让我好好看看你舅舅。”

朱元璋的外甥很听话,把灯笼挑到朱元璋的头部斜上方,灯笼的光芒正照射在朱元璋的脸上。朱元璋的姐夫看着朱元璋说:“朱元璋,人们都说你有皇帝相,说你将来能做皇帝,我这次的伤恐怕是好不了啦。我唯一的牵挂就是你的姐姐和我的儿子李文忠,我想等你将来当了皇帝,别忘了她们娘俩。如果你同意,现在就给你外甥封个官吧?”

朱元璋当时怎么相信自己将来会做皇帝呢?于是就对他姐夫说:”我照顾我姐姐和外甥是应该的,你就放心吧,你现在就是要好好养伤。”

“不,我不行了。”朱元璋的姐夫吃力的说:“我知道,我不行了,你就给你外甥封个官吧?”朱元璋还有些犹豫,可这时朱元璋的姐姐也看出自己的丈夫是真的快不行了,就对朱元璋说:“朱元璋,你就听你姐夫的话,给文忠封个官,满足你姐夫最后的遗愿吧?”

这时朱元璋姐夫的师兄弟也劝朱元璋:让他给李文忠封个官,满足朱元璋姐夫的这个要求。朱元璋在他姐姐和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又看着自己姐夫的痛苦表情。

朱元璋用手一指李文忠手里挑着的灯笼说道:“我朱元璋对灯发誓,如果将来有一天我做了皇帝,就封李文忠为:一:天王,二:地王,三······的十王千岁。”听到朱元璋封李文忠十王千岁之后,朱元璋的姐夫微笑一下,死去了。

后来,朱元璋真的做了皇帝。他的姐姐带着儿子来找朱元璋,而且问朱元璋是否能兑现当年的承诺。朱元璋笑了,他让人准备得像当年一样:让外甥李文忠挑起灯笼,然后郑重宣布:封李文忠为十王千岁。这件事当时被传遍了全国,后来人们就有了这句熟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是什么

外甥打灯笼”是一个歇后语.这个歇后语本身有两种解释,大家可能知道的是第一种,而第二种知道的不多.第一个: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第二个: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关于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北方农村有个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当舅舅的要给外甥送一个灯笼,从出生后一直送到外甥的第一个本命年结束,也就是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循环,以此表达长辈的美好祝福。所以就有了一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俗话:外甥打灯笼照旧的典故由来传说在元代末年,当时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他在郭子兴的义军中听令。可是由于这股义军里有好几个主帅,郭子兴和孙德崖等几个主帅意见不合,甚至后来几个人翻脸发生了冲突,使得朱元璋被迫离开了那里,准备回老家安徽濠州。

后来,经历几番波折之后,朱元璋真的做了皇帝。他的姐姐带着儿子来找朱元璋,而且问朱元璋是否能兑现当年的承诺。朱元璋笑了,他让人准备得像当年一样:让外甥李文忠挑起灯笼,然后郑重宣布:封李文忠为十王千岁。这件事当时被传遍了全国,后来人们就有了这句熟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歇后语,歇后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关于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大家都了解吗?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释义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儿子。舅:母亲的弟兄。指事物保持原样,不发生变化。

带有谐音的歇后语: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灯草柺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聪明(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惺惺(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是什么

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是:照旧(找舅)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是笼 —— 照旧(舅)。

这个歇后语本身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第二种: 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