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文

2.大阅兵的观后感(好的话追加)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时的背景

4.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5.写一篇《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200字左右

耀武扬威怎么理解_耀武扬威的意思和振兴中华的意思是什么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扩展资料:

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周恩来一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万青选就去世了。

不到半岁,又因小叔父周贻淦生病没有子女,按照淮安的风俗,周恩来被过继给小叔父做嗣子,大人们希望通过过继的方法,一能解决小叔父的传代问题,二能希望用过继这种当地认为是“冲喜”的方法治好小叔父的痨病。可是不久他的小叔父就去世了。

到1907年春天,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因家庭生活的操劳,在35岁时得了肺痨去世。不久养母陈氏也因病去世,10岁的周恩来作为长子就操办起养母的丧事,并用船把养母陈氏的遗体从清江浦运回淮城和小叔父合葬。

家庭的变故让幼年童年时期的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10岁时的周恩来已经“佐理家务,井然有序”。

童年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要改变现状。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外祖父的祖籍是江西南昌,到祖辈时两家到淮阴、淮安当县官,两家相识结为姻亲。祖父50多岁时就去世了,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

到了父辈,家庭开始中衰,叔父当师爷,父亲做文书常年在外不回家,入不敷出。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特别是为了生母养母治病,常常把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去典当换钱买药。

童年生活的艰辛较早地让周恩来体谅到父辈的不易,没钱维持正常生活的艰辛也让他较早地懂得了家里的柴米油盐来之不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想法在少年周恩来的心里扎下了根。

四位女性的早期教育让他知书明礼。在周恩来的幼年童年生活中,有四位女性对他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是淮阴县令),为人善良,性格爽朗,美丽端庄,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素养。

她生前处事精明干练,排难解纷的能力强,出面调解家族内纠纷时经常带周恩来同去,对幼年周恩来的基本礼仪、人情来往、主持公道、操持家务、做事认真细致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嗣母陈氏,受过教育,知书达礼,喜好安静,较早地对周恩来进行文化启蒙教育,经常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里面的故事,教他认字学文化,还送他到私塾读书,所以从8岁开始周恩来就可以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周恩来从生母身上学到了爽朗的性格,从养母身上学到了好静的性格。乳母蒋氏,是贫苦农民,周恩来出生后她到周家做周恩来的乳母,一直到周恩来离开淮安去东北都在周家劳作,小时候的周恩来经常跟着蒋妈,看她劳动,蒋妈也教他认识各种农活和植物常识;

还带他到老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让年幼的周恩来知道了农事和农民的艰苦生活。还有一位八婶母杨氏,在周恩来生母养母去世之后成了周恩来的实际抚养人,对周恩来的影响也很大,周恩来对八婶母的感情也很深。

四位女性对周恩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基本生活能力、处世经验、人生观的形成,性格的养成到对社会的看法都有很大帮助。

参观关公祠和日俄战争遗址让他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清末抗英名将关天培是淮安人,淮安城内建有关忠节公祠,周恩来少年时经常随养母陈氏到公祠里参观,养母给他讲解关天培抗英为国捐躯的故事,让少年周恩来对民族英雄产生崇敬之情。

到东北上学期间,随同学到奉天南郊魏家楼小住,参观日俄战争遗址,听当地老人讲述日俄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饱受的苦难,让他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被侵略、国破家亡的道理。在他幼小心灵里萌生了为中华崛起、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豪情壮志。

到东北上学接受西学教育,思想受到启蒙。周恩来小时候在淮安,除了得到养母陈氏的文化教育外,还在私塾读书学文化,到东北求学开始接触西学。

周恩来1946年9月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访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

到东北上学,让周恩来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国的一些情况,也初步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听到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的消息后,在学校率先剪去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于是在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他能自然而然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

周恩来从小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南开学校毕业时与同学们互赠“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留言,到日本留学又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再到欧洲勤工俭学又回国投身革命……就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永远是我们***人学习的典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参考资料:

人民网-周恩来的初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文

觅渡,觅渡,觅何处?

作者: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秋白故居时正值他牺牲六十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筹备关于他的讨论会。他就义时才三十六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他六十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又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一九九○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择,当时准备结婚,想求秋白刻一对印,秋白开的润格是五十元。郑付不起转而求茅盾。婚礼那天,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金五十,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石印。可想他当时的治印水平。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五百万字。鲁迅与他之间的敬重和友谊,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地完美。秋白夫妻到上海住鲁迅家中,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而将床铺让给他们。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但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曾是***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至于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高干,还可以举出不少。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这时上海的鲁迅等正在设法营救他。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特务乘其不备突然大喊一声:“瞿秋白!”他却木然无应。敌人无法,只好把叛徒拉出当面对质。这时他却淡淡一笑说:“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过去我写的那份供词就权当去读吧。”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向来是以理行事,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被捕,跳水、撞墙,唯求一死。鲁迅受到恐吓,出门都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赞扬朱自清宁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粉。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藐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是从绅士家庭,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他要将这个典型,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如实地录下,献给后人。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后来又在上海会见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到九江去主持“八七会议”,发起武装斗争;到江西苏区去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梁实秋、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革命之后,又拨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与他同时代的陈望道,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的,后来退而研究修辞,著《修辞学发凡》,成了中国修辞第一人,人们也记住了他。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不用,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大阅兵的观后感(好的话追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沿着伟人的足迹前进 1995

刚才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我想起了86年前的一阵掌声。84年前,也就是1911年,在沈阳东关小学的教室里,者师问:“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有的同学回答税为了当官,有的税为了发财,也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年仅13岁的周恩来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语惊人,掌声四起。

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为什么而读书,有许多不同的回答,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中,胡雪严的父亲胡道宏,几十年寒窗苦读,捱到中举当官之日就中风而死;《儒林外吏》中,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看到自己榜上有名竟当场发癫,在他们心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世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读书当官,成了他们心中的理想,苦苦的追求,

胡道宏、范进是那么的可笑,可悲而又可怜,相比之下,他们读书的理想是那么的渺小而短浅。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呢?

我们都不会忘记,中国近代史上一页页屈辱的历史:

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定,山东半岛的侵占,东北三省的沦陷, “东亚病夫”的屈辱,“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耳闻目睹的事实,—桩桩烙印在少年周恩来的心坎。

岳飞的“精忠报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个爱国英雄的事迹也深深的教育了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于祖国的落后挨打、饱受侵略,惨遭蹂躏的现实,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不会忘记周恩来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刻苦读书的历历往事:

图书馆,他专心孜孜,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

“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东渡日本,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读书,他不满足于学校,他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

读书,他不满足于国内,他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中用……

读书,周恩来不仅掌撮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竖实的基础,也让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更坚定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

踏着伟人的足迹,回首历历径事,我们激动不已,面对现实,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时下,教授下海,学生也下海。大学生下海,中学生小学生也下海。有些学生退出象牙塔的教室,占据商品琳琅满目的三尺柜台,俨然一个精明的大老板;还有些学生60分万岁不亏本,80分惊喜要红包,还美其名曰有商业头脑,一切向钱看。他们跟年少的周恩来比,真是相差太远了。

志当存高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那么,我们又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呢?

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

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同学们,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奔向二十一世纪。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都会沐浴在阳光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庄严肃穆的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时候我们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爱国之情,是的,作为炎黄子孙,爱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你是否意识到:该如何报效我们的祖国呢?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志士为了报效祖国,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

在古代,楚国诗人屈原把满腔的热忱溶于《离骚》之中,含恨而逝。宋朝爱国名将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伴随着他走过了多少个戎马春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爱国之心。清朝禁烟大臣林则徐在赶赴广州之前给他的老师留下了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近代,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秋瑾的诗,田汉的词,聂耳的曲。多少革命老前辈用生命和青春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的油灯,周总理的大衣,朱总司令的扁担。他们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表现在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现代,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同志执法为民保平安。

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我们要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才是力量,没有科学文化你何以谈报国?出了这道校墙,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的纷繁复杂。是我们单纯稚嫩的思想所必须接受的。只有在校园里学好知识,练好专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看世间风云变幻,谁主沉浮?

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腾飞,“振兴中华”的伟大任务就由我们来承担,同学们,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由我们托起,让这句不朽的名言不再成为空谈,不再成为口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时的背景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国庆,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欢庆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三代***和党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经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军中,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在世界民族之林让世人刮目相看。你看,深圳,珠海,厦门等一批特区掘起座座金山,浦东新区挺起胸膛,骄傲也抒写振兴中华的醒目标题。钢铁巨龙大京九腾飞南北,展示中国的雄姿。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华夏儿女无不扬眉吐气,豪情万丈。

朋友们,迎着太阳,秋风送爽,让我们站在古老的长城上以一种深情,以一种豪迈,以一种庄严的仪式,端起,痛饮欢庆的美酒,轻轻柔扶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当时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写一篇《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200字左右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

宽阔 笼罩 薄雾 沸腾 奔腾 依旧 恢复 灿烂 竹竿 规律 缝隙 照耀 树梢 静寂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住宅 隐蔽 选择 住址 洞穴 柔弱 搜索 隐藏 倾斜 平坦 扒土 宽阔 洋溢 允许 围墙 隆冬 孤独 训斥 覆盖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融化 剩下 伐木 高傲 郑重 京剧 滋味 倘若 侍候 脾气 责备 邻近 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稿纸 梅花 跌倒 开辟 盘旋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呼应 肩膀 智慧 凝结 长廊 柱子 建筑 宫殿 葱郁 掩映 朱红 堤岸 雕刻 狮子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跨越 海峡 桂树 苍白 红润 移植 台湾 袭击 期待 空旷 暂停 伯父 模范 巡警 吵嚷 惩处 抱负 胸怀 喝彩 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改观 程度 依赖 寄托 幻想 洞察 联系 恐龙 凶猛 鸽子 描绘 轻盈 敏捷

白茫茫 告示牌 火辣辣 煤油灯 佛香阁 原子核 因特网 哲学家

昂首东望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局促不安 毫不相让

一日三餐 从容不迫 扬长而去 空空如也 供养不周 不胜其烦

架子十足 屏息凝视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风和日丽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程控电话 归根到底

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神来之笔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应接不暇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引吭大叫 慢条斯理 趁其不备 神态自若 电话号码 浩如烟海 枯枝败叶 久经沙场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若有所思 殊死拼搏 号啕大哭 恍然大悟 协调有序 形单影只 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 收益匪浅 年少气盛 年逾古稀 筋疲力尽 铿锵有力 远洋船舶 用武之地 美味佳肴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ABB:兴冲冲 毛茸茸 笑嘻嘻 火辣辣 金灿灿 笑盈盈

AABB:恍恍惚惚 郁郁苍苍 蹦蹦跳跳 勤勤恳恳 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 形形 口口声声

ABCC: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ABAC: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AABC: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跃跃欲试 滔滔江水

二、积累、运用

(一)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

(二)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三)成语故事

1、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2、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其中“杏林”称颂医生。(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

(四)诗《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五)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六)风景名胜区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七)古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该诗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

题西林壁 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该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该诗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八)古代名句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意思是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2、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意思是说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因循苟且。)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九)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2、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3、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三、字词识记

1、多音字

shèng(史乘) jiàng(下降) juàn(卷子)

乘 降 卷

chéng(乘法) xiáng(投降) juǎn(卷发)

biàn(方便) tán(弹琴) lóng(笼子)

便 弹 笼

pián(便宜) dàn() lǒng(笼罩)

qí(奇怪) zhàn(占领) cháo(朝下)

奇 占 朝

jī(奇数) zhān(占卦) zhāo(朝气)

sǎn(散漫) rèn(任性) hái(还是)

散 任 还

sàn(散会) rén(姓任) huán(归还)

liǎo(了解) wèi(为了) chǔ(惩处)

了 为 处

le(说了) wéi(成为) chù(到处)

zhǎng(涨潮) píng(屏幕) tiáo(调整)

涨 屏 调

zhàng(涨大) bǐng(屏息) diào(调动)

gōng(供养) fèng(缝隙) jǐ(给予)

供 缝 给

gòng(供品) féng(裁缝) gěi(送给)

guàn(冠军) jīn(情不自禁) shì(似的)

冠 禁 似

guān(鸡冠花) jìn(禁止) sì(似乎)

xìng(高兴) 的de(我的) ě(恶心)

兴 的 dí(的确) 恶 è(凶恶)

xīng(兴奋) dì(目的) wù(可恶)

měng(蒙古) mēn(闷热) pū(铺路 )

蒙 闷 铺

mēng(蒙人) mèn(闷雷滚动) pù(店铺)

yīng(应该) jīn(情不自禁) nán(困难)

应 禁 难

yìng(答应) jìn(禁止) nàn(灾难)

hào(号子) zhuàn(转圈) bó(单薄)

号 转 薄

háo(风号浪吼) zhuǎn(转弯) báo(薄雾)

hē(喝水) qiáng(强大) shé(枝折花落)

喝 强 jiàng(倔强) 折 zhē(折腾)

hè(喝彩) qiǎng(勉强) zhé(打折)

chóng(重叠) kòng(空隙) jiān(时间)

重 空 间

zhòng(重要) kōng(空间) jiàn(间隔)

chēng(号称) shǔ(不可计数) mú(模样)

称 数 模

chèn(匀称) shù(数学) mó(模型)

chā(差别)

差 chà(差不多)

chāi(出差)

cī(参差不齐)

2、近义词

陆续—连续 茂盛—茂密 逼近—靠近 颤动—抖动 展示—展现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慎重—谨慎 柔弱—软弱 隐蔽—隐藏 休想—别想

牢固—坚固 舒服—舒畅 均匀—平均 允许—准许 喧闹—吵闹

提醒—提示 冷酷—冷漠 凝视—注视 孤独—孤单 洋溢—充满

训斥—斥责 淘气—顽皮 勇猛—勇敢 响动—动静 陡峭—峻峭

凝结—凝聚 懒惰—懒散 平稳—平衡 协调—和谐 期待—等待

3、反义词

静寂—嘈杂 兴奋—忧愁 天堂—地狱 慎重—轻率 柔弱—强壮

粗糙—细腻 干燥—潮湿 隐蔽—公开 平坦—崎岖 新鲜—陈旧

弯曲—笔直 牢固—松散 温暖—寒冷 盛开—凋谢 喧闹—安静

冷酷—热情 荒凉—繁华 拆除—填补 融化—凝结 勇猛—胆小

懒惰—勤快 谴责—赞许 苍白—红润 凋零—绽放 沉着—慌张

四、成语归类:

(1)打比方的成语:细雨如丝 骨瘦如柴 骄阳似火 月光如水

(2)描写四季特点:

春: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夏: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冬: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3)描写神态(表情)的:神奕奕 垂头丧气 满面春光

(4)写人物品质的:乐于助人 知错就改 无私奉献

(5)描写黄昏的: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晚霞满天、

(6)写夜晚的:月明星稀、万家灯火、夜深人静、三更半夜

(7)形容说话的:自言自语、吞吞吐吐、对答如流、滔滔不绝

(8)描写眉毛的:浓眉大眼、喜上眉梢 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9)关于读书学习的: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勤学苦练、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再接再厉

(10)描写建筑的:古色古香 红墙绿瓦 金碧辉煌 气势宏伟

(11)描写工艺品:小巧玲珑 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光彩夺目

(12)描写月亮星空的:月光如水 东升 月明星稀 明月高悬

满天繁星 群星闪烁 众星拱月

(13)描写天气的:艳阳高照、乌云满天、阳光明媚、雷声大作

(14)描写心情的:心花怒放 惊喜万分 兴高烈 心旷神怡

(15)描写山和水的:山清水秀 千山万水 青山绿水 山高水深

(16)描写仪表的:仪表堂堂 举止文雅

(17)描写英雄人物的: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临危不惧 英勇顽强

(18)描写人间情谊: 风雨同舟 手足情深 血浓于水 生死相依

(19)描写花草树木: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20)带有近义词的成语:兴国安邦 百依百顺 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21)带有反义词的成语:生离死别 一无所有 前因后果 天昏地暗

(22)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23)数字成语

一丝不苟 五湖四海 九死一生 百家争鸣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独树一帜 五体投地 十万火急 十拿九稳 百闻不如一见

五、名句归类

(一)劝学类:

诗 句          作者       诗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  《冬夜读书示字聿》

(二)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2.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     《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赠汪伦》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四)四季类:

春天: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 甫     《绝句》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 甫    《春夜喜雨》

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小池》

秋天: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 牧   《山行》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

(五)爱国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示儿》

(六)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赠汪伦》

(七)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静夜思》

(八)节日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一直在战火中苦苦挣扎。如今,我们中国已走出了血雨腥风的阴霾,大地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辈早以不在人世。可是如果没有他们的生命与血泪,中国人民的双手和汗水,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丰衣足食。今昔对比,我们怎能不感叹呢,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曾有过的一段屈辱,不要忘了我们背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所有中国人的手上,更掌握在我们青少年手上~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