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中秋诗句

2.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下联

3.中秋月徐有贞是词曲吗

4.中秋月中秋月徐有贞古诗带拼音

5.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是什么诗体

6.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怎么对下联

7.关于中秋节的诗有什么

中秋月徐有贞_中秋月徐有贞古诗拼音

迎中秋的诗词如下:

1、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赏析:

描写月亮,“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

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2、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赏析:

通过“偏皎洁”的叠用,渲染出令人身心轻松愉悦的爽快气氛。接着写词人由望月而想到月亮从古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阴伏暗出、团圆亏损,隐约透露出人事沧桑之感。

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置一切于度外,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又抒发了他生而逢时春风得意的喜悦情怀。

3、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取错位相承的方法继续写中秋月之圆满与明亮。其中“平分秋色”四字高度概括了中秋月的特点,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在秋季的当中,所以这四个字成为成语流传开了。中秋节的月亮的特点就是像车轮一样圆满。

其中“伴”字,形象地说明了在云彩飘动时,月亮在云中穿行的情景。从立意的角度看,李朴这首诗借月光的皎洁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立意新颖,构思奇巧,颇具有独创性。

有关中秋诗句

贺中秋诗词介绍如下:

1、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翻译: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2、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宋代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翻译:只有在今晚,普天同庆这皓洁的月光。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翻译: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关于中秋的句子如下:

1、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中秋之夜,他们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灵。中秋月圆,花好情郁之际,古代中国文人们的情怀更是诗意飘逸尽染,词风横荡天涯。

2、这样的中秋,大抵因为太快乐,常常顾不上想家。玩得尽兴而归,才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深更半夜里,母亲被电话扰醒,还不忘问我吃了月饼。那年月,一家四口人,分三地。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彼此相望。中秋的月儿圆,人却不团圆。

3、农历8月15日就是中秋节,月圆之日。大街小巷蛋糕店已卖月饼,蛋黄伍仁豆沙枣蓉紫薯……我的口水已流到嘴边。咬上一口,各种口味的月饼五颜六色,真是形状各异。礼盒中的月饼不仅可口,长得也很可爱。花纹压得如凤凰,翩翩起舞,自由飞翔。

4、秋之洁爽,月之铅华,夜之思意,心有泥泞。睹洗尽繁华的冷月,寂寥怀春伤秋,中秋月之伤情,月难长明,情更难以久留,感叹嫦娥奔月的凄美,沉湎唐诗宋词的缠绵。读月中秋,洒行行青泪。

5、时光飞旋,“不应此曲有,已是天上人间”。月光淡淡,心已鹤鸣,中国的中秋,赋予了中国文人们最缤纷的想象之色彩。红尘之中,那一缕缕的月华情思曼妙,谁是谁的眷恋人?看月光,幽思绪,中秋月圆之夜,寸心远表,自是一番不同风。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下联

有关中秋的诗词:

1、中秋月

晏殊 〔宋代〕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2、中秋夜

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3、中秋月·中秋月

徐有贞 〔明代〕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

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4、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元代〕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译文:

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5、中秋对月

曹松 〔唐代〕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中秋月徐有贞是词曲吗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出自明代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以古人词句对对联,难!

妄对: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美人间,只求岁岁,每逢重阳花。

中秋月中秋月徐有贞古诗带拼音

徐有贞是明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他的《中秋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中秋月徐有贞是词曲吗?本文将从词曲的定义、徐有贞的创作背景、词曲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带您一起了解这首词的独特之处。

一、词曲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词曲的定义。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是以歌颂爱情、抒发感情为主要内容的短篇文学作品。词曲则是指词的配乐和演唱方式。在古代,词曲是一种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文学,也是音乐。因此,词曲作品不仅要有优美的词句,还要有动听的旋律和婉转的歌声。

二、徐有贞的创作背景

徐有贞是明代中期的一位词人,他出生在江南地区,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词作品以爱情、自然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被誉为“江南词派”的代表之一。他的《中秋月》是一首描绘中秋佳节的词作品,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词曲的创作背景是徐有贞在江南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词曲特色

徐有贞的《中秋月》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词曲作品,它的词曲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旋律婉转动听

《中秋月》的旋律婉转动听,如同一泓清澈的流水,让人陶醉其中。徐有贞在词曲创作中,注重旋律的表现,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词句优美动人

徐有贞的词句优美动人,充满了诗意和情感。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情感深刻真挚

《中秋月》表达了徐有贞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情感深刻真挚。他通过对月亮、花草、水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是什么诗体

关于中秋月中秋月徐有贞古诗带拼音如下:

zhōnɡ qiū yuè zhōnɡ qiū yuè 。xú yǒu zhēn mínɡ dài徐有贞〔明代〕zhōnɡ qiū yuè yuè dàozhōnɡ qiū piān jiǎo jié piān。

拓展知识: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时期,通常也是收获的季节。春华秋实,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古人认为收获是风调雨顺上天恩赐的结果,大丰收之后,就会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古时祭祀月亮神,以庆祝中秋节,慢慢成为习俗。随着节日的发展推进,月圆也逐渐演变成了“人团圆”的含义。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1日,中秋节被院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日。

盛世流行

唐朝时期,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流行。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怎么对下联

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是词体裁。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用了词牌名“忆秦娥”,“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说明徐有贞的中秋月的体裁是词。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初名珵,字玄玉(元玉),又字符武,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凤凰乡集祥里)人。中国明代学者、大臣。徐有贞少时在京,师从吴讷游。宣德四年(1429年),以顺天宛平籍中举,宣德八年(1433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翰林侍讲等职。景泰三年(1452年),黄河北泛,徐有贞任右佥都御史,主持治理沙湾。徐有贞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对恢复运河提出了“先疏其水,水势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浚其淤”的治理方策。

关于中秋节的诗有什么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下联“只求岁岁,每逢重阳花”。“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出自明代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算啦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号天全翁,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中期大臣、内阁首辅,因受封武功伯,世称徐武功。

1.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由衷热爱。

2.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作者借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颇见匠心。

3.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其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4.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作者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并通过“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但下片作者尽显悲“秋”之意,但作者所谓的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