蚴_蚴怎么读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蚴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蚴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蛔虫 蛲虫 钩虫 粪类圆线虫属于哪个动物类群 这类生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2.丝虫的幼虫生活史

3.六钩蚴名词解释

4.裂头蚴简介

5.裂头蚴为什么会进入人体?该怎么预防?

6.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

蚴_蚴怎么读

蛔虫 蛲虫 钩虫 粪类圆线虫属于哪个动物类群 这类生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首先看看粪类圆线虫的幼虫和钩蚴长什么样

       图 1. 粪类圆线虫杆状蚴:虫体(250~300)微米*60 微米大小;口腔短,壁薄;食管有 2 个膨大部;生殖原基显著;后端钝尖

       图 2. 粪类圆线虫丝状蚴:虫体纤细柔软、移动快速,肠道呈直线状,尾部有凹口,无明显的生殖原基

       图 3. 钩虫杆状蚴(×210)

       图 4. 美洲钩虫丝状蚴:有鞘,食管约占体长的 1/4,低倍镜下食管矛明显,肠腔直(×124)

       图 5. 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有鞘,食管约占体长的 1/4,低倍镜下食管矛不明显,肠壁直(×124)

       两种寄生虫的杆状蚴比较

       图 6. 粪类圆线虫和钩虫的杆状蚴比较

        如果熟记形态描述区分两者杆状蚴并不会太难,粪类圆线虫口腔短,尾部钝尖;而钩虫口腔比粪类圆线虫长很多,与体宽大致相等,尾部为细尖状。

        两种寄生虫的丝状蚴比较

       图 7. 粪类圆线虫和钩虫的丝状蚴比较

        两者丝状蚴区分起来似乎也不难,粪类圆线虫丝状蚴无鞘,食管长尾部有凹陷,这些都足以与钩虫区别。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来看看尾部的细节: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尾部有明显的凹陷。

        两种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

       1. 钩虫的虫卵随人体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 摄氏度)、潮湿、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 小时左右即可孵出杆状蚴,约再经 5~6 天发育,并且经 2 次蜕皮,幼虫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发育成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绝大多数感染期幼虫生活在 1~2 cm 深的表层土壤内,具有聚集性、向温性、向湿性。

       2. 粪类圆线虫生活史复杂,为兼性寄生,包括自身世代和寄生世代。该虫在寄生世代中,有成虫、虫卵、杆状蚴和丝状蚴 4 个阶段。寄生世代成虫仅见雌虫,雌虫寄生与产卵均在宿主肠黏膜内,虫卵发育很快,数小时后可孵出杆状蚴,从肠黏膜内逸出,进入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自丝状蚴感染人体至杆状蚴排出,至少需要 17 天。被排出的杆状蚴,即可经 2 次蜕皮直接发育成丝状蚴感染人体,也可进行间接发育为自生世代的成虫。

       当宿主机体免疫低下或发生便秘时,寄生于肠道中的杆状蚴可迅速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丝状蚴,这些丝状蚴可在小肠下段或结肠经黏膜侵入血循环,引起体内自身感染。当排出的丝状蚴附着在肛周时,则可钻入皮肤,导致体外自身感染。

        临床实践要点

        在粪便中看到钩虫杆状蚴或丝状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粪便中常见为粪类圆线虫杆状蚴,极少见到虫卵。 当宿主机体免疫低下或发生便秘时,粪便中有一定几率见到丝状蚴。

       1.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州板口线虫)实验室诊断要点

       (1)虫卵正常以非胚胎期排入粪便(通常 8~32 个细胞发育阶段)。有典型的薄壳,在发育的胚胎和卵壳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2)如果粪便没有防腐超过 24 小时,虫卵可以发育并且幼虫可以孵出。这些幼虫必须与粪类圆线虫区别,因两种感染治疗不同。

       (3)虫卵在永久染色涂片会变形,湿涂片法更易观察形态。

       2. 粪类圆线虫实验室诊断要点

       (1)粪便浓集法可正常发现杆状蚴(非感染性)幼虫。注意:丝状蚴(感染性)幼虫也可在便中发现。在指明患者不是被感染(常规甲醛溶液、乙基醋酸盐沉积物浓集)之前,应用 10 分钟 500 g 离心法,建议至少四次粪便检查。

       (2)如便标本为阴性,建议十二指肠内容物检查(十二指肠抽吸物,肠胶囊实验);无论如何,改变方法总体敏感性。

       (3)各种浓集和培养法也可以用于发现幼虫。

       (4)如果应用琼脂平板(培养 、选择方法),在使用前必须非常干燥以消除琼脂水分。如果新鲜琼脂平板制备,在干燥琼脂表面使用的干燥时间要比事前包装好的商品化的平板要长。在 24 小时、3 天和 5 天给予检查。

丝虫的幼虫生活史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都需经历世代交替即有性世代(有性生殖,sexualgeneration)与无性世代(无性生殖,asexualgeneration)的交替。无性世代一般在中间宿主,如软体动物腹足类(gastropod)的螺蛳与斧足类的蚌中。有性世代大多在脊椎动物(终宿主)。复殖吸虫生活史虽较复杂,但基本生活史类型包括卵(ovum)、毛蚴(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encystedmetacercaria)、后尾蚴(从囊中脱出的幼虫,metacercaria)与成虫(adult)。卵从成虫所寄生的器官排进宿主腔道并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或被宿主吞食后才孵出毛蚴。毛蚴侵入螺蛳淋巴系统或其它器官发育为胞蚴。胞蚴体内胚团分裂发育成多个雷蚴。雷蚴中的胚团再分裂发育为多个子雷蚴。在形态上雷蚴与胞蚴不同,雷蚴前端已具口、肌性的咽及短的肠支。胞蚴与雷蚴均靠体表吸取其周围组织中的营养。雷蚴与子雷蚴中的胚团分裂发育为尾蚴。在不利环境,如寒冷季节,有些吸虫的雷蚴不产生尾蚴而只产生雷蚴,并可连续数代。在血吸虫也可见类似情况:子胞蚴不产生尾蚴而产生胞蚴。这种变换生殖现象称为多胚繁殖(polyembryonicproliferation)。有些吸虫缺雷蚴期或囊蚴期,而另一些吸虫却具有两代以上的雷蚴期。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或囊蚴。囊蚴被宿主吞食后,后尾蚴脱囊而出,部分吸虫后尾蚴及以尾蚴为感染期的吸虫需移行才能到达适宜发育的定居部位。不同器官组织为虫体提供不同发育期所需的营养物质,虫体能识别不断改变的连续刺激,使大部分虫体能按一定移行途径到达定居部位。不适宜宿主不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及生理信号,因而出现异常的个体发生移行(ontogeneticmigration),导致异常寄生或发育迟缓甚至死亡。 复殖吸虫生活史所有阶段的基因是相同的,但在不同阶段其基因表达是不同的,例如,负责雷蚴发育的基因在胞蚴发育阶段是被抑制的,反之也然。其激活与抑制机制至今未明。

六钩蚴名词解释

        当蚊叮吸带有微丝蚴的患者血液时,微丝蚴随血液进行蚊胃,约经1~7小时,脱去鞘膜,穿过胃壁经血腔侵入胸肌,在胸肌内经2~4天,虫体活动减弱,缩短变粗,形似腊肠,称腊肠期幼虫。其后虫体继续发育,又变为细长,内部组织分化,其间蜕皮2次,发育为活跃的感染期丝状蚴。丝状蚴离开胸肌,又变为细长,内部组织分化,其间蜕皮2次,发育为活跃的感染期丝状蚴。丝状蚴离开胸肌,进入蚊血腔,其中大多数到达蚊的下唇,当蚊再次叮人吸血时,幼虫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

       在蚊体寄生阶段,幼虫仅进行发育并无增殖。微丝蚴侵入蚊体后很多在胃内即可被消灭,有的可随蚊的排泄物排出,最后能形成感染期幼虫而到达蚊下唇者为数不多。微丝蚴对蚊体也有一定影响,如机械损害,吸取蚊体营养等。患者血液中微丝蚴密度较高,可使已感染的蚊死亡率增高。故有人认为微丝蚴在血液中的密度须达到15条/20mm³血以上时,才能使蚊受染,多于100条/20mm³时,常可致蚊死亡。

       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最适合的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75%~90%。在此温、湿度条件下,班氏微丝蚴在易感蚊体内约需10~14天发育成感染期丝状蚴,马来微丝蚴则需6~6.5天。温度高于35℃或低于10℃,则不利于丝虫幼虫在蚊体的发育。感染期丝状蚴入侵人体时,也需较高的温、湿度。 感染期丝状蚴进入人体后的具体移行途径,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幼虫可迅速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再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幼虫在此再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常互相缠绕在一起,以淋巴液为食。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出微丝蚴,微丝蚴可停留在淋巴系统内,但大多随淋巴液进入血循环。自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产生微丝蚴所需的时间,过去认为班氏丝虫约需1年,但检查患者淋巴结组织,最早于感染后3个月即可查到成虫。据我国学者用周期型马来丝虫丝状蚴人工感染长爪沙鼠的观察,雌虫于接种后57天即发育成熟,63天在鼠腹腔液中可查见微丝蚴。

       两种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的部位有所不同。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主要见于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以下肢为多见。此外两种丝虫均可有异位寄生,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心包等处,以班氏丝虫较多见。微丝蚴除可在外周血液发现外,也有在乳糜尿,乳糜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骨髓内等查到的报道。

       两种丝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4~10年,个别可长达40年。微丝蚴的寿命一般约为2~3个月,有人认为可活2年以上。在实验动物体内微丝蚴可活9个月以上,在体外4℃下可活6周。

       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的终宿主。但国内外学者用班氏丝虫的感染期幼虫人工感染黑脊叶猴、银叶猴及恒河猴后,均可检获到成虫及微丝蚴。Cross(1973)应用台湾猴作人工感染实验,结果可在猴体发育为成虫,且在末梢血液中检获微丝蚴。马来丝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能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育成熟。在国外,能自然感染亚周期型马来丝虫的动物,有长尾猴、黑叶猴、群叶猴和叶猴,以及家猫、豹猫、野猫、狸猫、麝猫、穿山甲等,其中叶猴感染率可达70%。它们所引起的森林动物丝虫病,为重要的动物源疾病,可发生动物至人的传播。国内于70年代用周期型马来丝虫接种长爪沙鼠获得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接种后第57天,雌虫发育成熟,第60和90天可分别在沙鼠腹腔液和外周血液检到微丝蚴。此外,实验证明周期型马来丝虫可在人与恒河猴间相互感染,在恒河猴与长爪沙鼠间亦可相互感染,提示我国似乎亦存在动物传染源的可能性。

       人感染丝虫主要是由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的。在丝虫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感染期幼虫经口感染亦能成功;还发现从落入水中的死蚊体逸出的感染期幼虫经口或皮肤接种沙鼠均可获成功,提示可能还有其他的感染途径。

       根据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时间,可将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分为夜现周期型和亚周期型。周期型的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夜多昼少,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现象称夜现周期性(nocturnalperiodicity)。两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不同,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世界上流行的丝虫大多具有明显的夜现周期性,但少数地区其周期性可不明显,有些地区的患者无论昼夜均可查到微丝蚴,未见明显高峰。班丝虫还有昼现亚周期型。此外,感染度低者其高峰期也相对地推迟。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如果丝虫感染者换成夜间工作白天睡眠,经过一段时间后,末梢血液中微丝蚴的出现规律就会颠倒过来,以中午为最多。这是提示微丝蚴的周期性与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有关。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注射抑制迷走神经的阿托品,会使血中的微丝蚴减少,反之注射兴奋迷走神经的毛果芸香碱或乙酰胆碱,血中微丝蚴就会增多。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的兴奋度增高,使内脏毛细血管扩张,因此微丝蚴就易从肺毛细血管移行到周期血循环;反之,在人清醒时,迷走神经兴奋度减弱,内脏毛细血管收缩,微丝蚴就不能进入外周血液。也有人认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与宿主肺血氧含量有关,当夜晚给患者吸氧时,可导致外周血中微丝蚴密度下降;而在白天给低氧时,密度就可升高。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控制微丝蚴聚集在肺内的有效刺激不是那里氧压的绝对水平,而是肺动脉内静脉血和肺静脉内的动物血两者间的氧张力之差。当氧张力差在7.3kPa(55mmHg)或更高时,微丝蚴聚集于肺血管内;差异下降到接近5.9kPa(44mmHg)或更低时,微丝蚴则移行至外周血液。国外学者还发现夜现周期性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荧光有关。夜现周期性明显的微丝蚴不经染色即可见到弥漫的自发荧光及大量荧光颗粒,而周期性不明显的则体内荧光颗粒较少,有些无周期性及昼现周期性的虫种则无荧光颗粒。上述资料表明,微丝蚴的周期性与宿主的因素有关,也和微丝蚴自身的生物学特点有关。总之,周期性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这是寄生虫与宿主长期互相适应的结果,进一步阐明其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此外,国外学者在观察丝虫病人及动物模型中,均发现外周血液中的微丝蚴还具有季节周期性,夏、秋季的密度高于冬、春季,与蚊媒活动季节相吻合,这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值得注意。

裂头蚴简介

       系多节绦虫类的受精卵产生的最初阶段的幼虫,体呈球形,具?6个钩,与单节绦虫类的十钩幼虫相区别。伪叶目的这种幼虫特称为钩球幼虫。六钩蚴被中间宿主摄取后,发生变态而成为囊尾幼虫。

       扁形动物门、绦虫纲个体发育中的一种幼体。因幼体具有6个角质小钩,故称六钩蚴。一般当受精卵离终宿主时,在卵壳内已能看到发育成熟的六钩蚴。又称六钩胚。扁形动物某些绦虫生活史中一个最早的幼虫阶段。

       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门,绦虫纲个体发育中的一种幼体。因幼体具有6个角质小钩,故称“六钩蚴”。一般当受精卵离开终宿主时,在卵壳内已能看到发育成熟的六钩蚴。六钩蚴呈圆形,外包有胚膜,6个小钩都有肌纤维着生。

       绦虫最早期的幼虫。在圆叶目绦虫,六钩蚴在子宫内发育完成,包在卵壳内,呈圆形或卵圆形,身体上有3对小钩,又称钩球蚴。

       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门,绦虫纲个体发育中的一种幼体。因幼体具有6个角质小钩,故称“...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在排出体外时,卵壳也已脱落,发育为有双层胚膜包绕的六钩蚴,被中间宿主(如猪、羊、牛、狗、狼、兔等动物和偶然中间宿主人)吞食后,在肠内生存。

裂头蚴为什么会进入人体?该怎么预防?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裂头蚴的形态 4.1 裂头属的裂头蚴的形态 4.2 迭宫属的裂头蚴形态 5 裂头蚴的生活史 5.1 阔节裂头绛虫 5.2 曼氏迭宫绛虫 6 参考资料 1 拼音

        liè tóu yòu

2 英文参考

        plerocercoid larvae [WS/T 571—2017 裂头绛虫幼虫检测]

        plerocercoid [WS/T 571—2017 裂头绛虫幼虫检测]

3 概述

        裂头蚴(plerocercoid larvae)是假叶目(Pseudophyllidea)、裂头科(Diphyllobothriidae)绛虫的第三期幼虫的总称。裂头科中的裂头属(Dibothriocephalus)又名双叶槽属(Diphyllobothrium)及迭宫属(Spirometra)的裂头蚴可感染人体。[1]

4 裂头蚴的形态 4.1 裂头属的裂头蚴的形态

        阔节裂头蚴长2 mm~20 mm,宽2mm~3 mm,乳白色,头节呈匙形,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窄而深凹的吸槽,体前端有凹陷且稍大,体不分节但具有横皱褶,尾部细,呈棍棒状,具有与成虫相似的头节,裂头蚴皮层表面覆盖微毛,长度约1.5μm。[1]

       

4.2 迭宫属的裂头蚴形态

        曼氏裂头蚴长0.5cm~80 cm,宽0.3cm~1 cm,长带形,乳白色或淡**,虫体前端无吸槽,顶端中央有一孔向内凹陷成隧道状,并向后延伸形成盲管,虫体不分节,具有不规则的皱褶。[1]

5 裂头蚴的生活史 5.1 阔节裂头绛虫

        阔节裂头绛虫成虫寄生在人以及犬、猫、猪等动物的小肠内。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15~25℃的水中,经过7d~15d的发育,孵出钩球蚴。当钩球蚴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其血腔内经过2周~3周的发育成原尾蚴。当受感染的剑水蚤被小鱼或幼鱼吞食后,原尾蚴可在鱼的肌肉、性腺、卵内发育为裂头蚴,裂头蚴并可随着鱼卵排出。当大鱼吞食含有裂头蚴的小鱼或鱼卵后,裂头蚴可侵入大鱼的肌肉组织内继续生存,直到终宿主食入带裂头蚴的鱼时,裂头蚴方能在其肠内经5周~6周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可活5年~13年。可感染阔节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有:白斑狗鱼(Esox lucius)、江鳕(Lota lota)、河鲈(Perca fluviatilis)、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樱花钩吻鲑(Oncorhynchus masou)、鮻鱼(Liza haematocheila)、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雅罗鱼属鲤(Leuciscus rutilus)、八目鳗(Lampetra japonicum)等。[1]

5.2 曼氏迭宫绛虫

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报道后,真是大吃一惊,也了解到,原来裂头蚴一般是通过吃蛙、蛇、用蛙肉敷眼,以及喝生水等途径传播给人。这次报道的广东女孩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而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小时候喝生水这个不良习惯有关,实在是不可思议。据医学文献记载,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幼虫寄生于剑水蚤、蛙类、蛇,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将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脑和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小伙伴们知道,裂头蚴病对健康危害极大。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虫卵一并进入人体。

        既然裂头蚴绦虫是寄生虫,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当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一般来说,常会寄生在人的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等部位。裂头蚴经常会无规律移动,如果爬上了人的眼球,将会使人有奇痒或有虫爬等感觉,并可能会导致人的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等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出现角膜溃疡、玻璃体浑浊,以及并发白内障,使人导致失明等相关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我认为,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预防裂头蚴病尤为重要:一是要注意个人卫生,消除不良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不喝生水;二是既要养成不吃半熟肉类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的习惯,又要在烹调食物中,将肉类做熟再食用,以防误食裂头蚴虫卵;三是要将切生、熟肉的刀具和砧板分开保管使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保持规律作息,从而筑牢身体抵御病毒入侵的坚实屏障。

班氏微丝蚴与马来微丝蚴的不同?

        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

        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喜欢吃海鲜生腌的人体内是很容易被感染寄生虫的,这时候就需要清理寄生虫,身体里面出现蛔虫通常是吃了一些生的、没有煮熟的食物而导致,那么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呢?

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1

1、寄生虫

        寄生虫是内寄生于人类内脏器官数最多的内寄生纤毛虫,能长到15到35公分长。寄生虫根据进食散播。蛔虫卵卵化后迅速捅穿人的内脏壁,进到血液。根据血液进到肺脏,随后被咳出和咽下,再度返回内脏器官。

        病症:发烧、疲惫、皮肤过敏、皮疹、呕吐、腹泻、神经问题、喘气和咳嗽。

2、血吸虫

        这种虫子内寄生在寄主的血液中,它会让寄主得了吸血虫病。他们日常生活在水中,当大家触碰到受环境污染的水时,血吸虫便会戳破她们的皮肤。

        这类裂头蚴会造成炎症(发胀),危害人(体)器官,尤其是肝脏。若虫能内寄生在人类寄主的身上数十年,可能多年无法显示一切病症。他们随大便离去寄主,在小乌龟寄主中渡过他们的此生。

        病症:发热、疼痛、咳嗽、腹泻、发胀、昏睡不醒。

3、绦虫

        绦虫根据环境污染食品散播,根据头部的“勾子”粘附在寄主的内脏器官。绦虫3、4月就可完善。它能内寄生于人身长达25年。绦虫卵可根据排泄物排出来,能生存于绿色植物中,随后被牛、猪吃下,或是发送给人类。

        病症:恶心想吐、呕吐、内脏器官炎症、腹泻、体重下降、头晕目眩、筋挛、营养不良。

       

4、钩虫

        这类内寄生纤毛虫的性命刚开始于身体外,它根据受环境污染的水、水果和蔬菜进到身体。钩虫稚虫在人的内脏里生长发育,他们粘附在寄主内脏器官内壁,吸寄主的血,有时候会让寄主得了称为肠虫病的贫血症。

        病症:孱弱、腹痛、恶心想吐、腹泻、贫血。

5、疥虫

        一般被称为人疥虫,这类裂头蚴根据人体接触传播。雌疥虫在的人的皮肤上生卵,造成皮肤反映和炎症。当雌疥虫把卵埋在皮肤仆人的反映会加重,如刺痒感,这就是疥疮。

        病症:刺痒感、疼痛、脓结、皮肤刺激性。

6、蛲虫

        蛲虫是普遍的人类裂头蚴,可造成蛲虫病。成雌性能长到8mm到13mm。蛲虫的后侧呈细细长长针型,它也因而而出名。蛲虫根据外伤受精配种,雄虫用(阴)茎刺破雌性,以后,雄虫去世。

        他们在寄主的内脏器官安家落户,可是与大部分裂头蚴不一样的是,他们不容易进到血液,不可以在身体的别的位置存活。蛲虫在身体之外生卵,一般在肛门口,这会造成人的骚痒感,稚虫会根据每人必备挠散播。

        病症:炎症和骚痒。

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2

人体寄生虫有哪些

        1、钩虫,钩虫原本是生活在人体外的,但是其可通过蔬菜水果、或受污染的水进入到人体内,其一旦寄生在人体,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性,它主要是生长在人体的.肠道中,它们吸附在肠道壁上,吸食着人体的血液,因而使得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症的出现。

        有钩虫寄生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传染源,个人的防护和防止感染尤其要加强,耕作时最好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或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有助于治疗钩蚴性皮炎。

        2、蛔虫,蛔虫是通过摄食传播,其蛔虫卵孵化速度非常快,通过血流进入肺部,然后被咳出和吞咽,再次回到内脏,最大可长到15-30厘米

        它们是影响人体的最大肠道线性虫,早期驱虫和控制感,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等,一般情况下,蛔虫只能在人体寄生一年。

       

        3、扁形血吸虫,它们生活在感染伤口的血液中,会引发血吸虫病,其还会导致人体出现炎症和器官受损,尤其是肝脏;有些即使寄生在人体有十年的时间,但是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最终它们会通过粪便离开人体。

        4、蛲虫,一般寄生在肠道内,通过人体手指接触而传播,不会穿过血液,也不会长时间幸存在人体内其他部位,他们会在肛门处产卵,使得人体感觉搔痒,甚至导致蛲虫病。

        5、绦虫,通过污染食品传播,吸附在受害者的肠道内,它们能够在人体内寄宿25年长的时间,它们的卵通过人体粪便排出体外,可依附存在于植物或家禽身上;

        因此我们日常中应该禁止出售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和牛肉;尽量猪圈养猪,猪圈远离厕所;不要生吃猪、牛肉习惯,菜刀、菜板生熟要分开。

        6、弓形虫,通过未煮熟的肉食或接触被猫感染的垃圾物质传播,可以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人体内存在抗体,所以即使有该虫的寄生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人体的寄生虫有哪些3

1、疥癣螨

        疥癣螨是最常见的一种人体皮肤寄生虫,人们一般把它叫做疥螨,而这种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接触传播的。如果皮肤上有雌性疥螨,那么它会在皮肤上产卵,这样皮肤就会感觉到异常瘙痒,而且还会爆发炎症。

        而如果当雌性疥螨将产出的卵植入到了人体皮肤内以后,病症会更加恶化,强烈的瘙痒感让人非常难受,而且还会出现疥疮。

       

2、钩虫

        钩虫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人体皮肤寄生虫,钩虫不会直接在人体内出现,一开始都生活在人体外的环境,然后当人饮用了受过污染的水,或是吃了受污的蔬果,那么钩虫就进入到了人体内,在人体的肠道中寄生,会通过吸食血液来生存,因此感染钩虫会出现严重贫血的症状。

3、蛔虫

        蛔虫也是非常熟悉的一种人体皮肤寄生虫,它寄生在人体大肠内,最大的可以长达15-35厘米。当人体内有蛔虫时,蛔虫会吸取营养,而且其卵孵的速度非常快,到最后可能会透过肠道壁进入到人体的血液中。感染蛔虫,经常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还会伴有喘息咳嗽。

       一、体态不同

       班氏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无小弯;头隙较短,长度与宽度相等;

       马来微丝蚴,体态僵直,大弯上有小弯;头隙较长,长度为宽度的两倍。

       二、体核不同

       班氏微丝蚴体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马来微丝蚴体核不规则,大小不等,排列密集,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三、排泄孔不同

       班氏微丝蚴排泄孔较小,排泄细胞在排泄孔旁;

       马来微丝蚴排泄孔较大,排泄细胞离排泄孔较远。

       四、肛孔不同

       班氏微丝蚴肛孔小,常不显著;尾部后1/3尖细,无尾核;

       马来微丝蚴肛孔较大,尾部自肛孔后突然变细,有两个尾核,前后排列,尾核处膨大。

扩展资料

       微丝蚴会引起的疾病

       1.急性丝虫病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

       (2)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3)丝虫热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渐显露。

       2.慢性丝虫病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3.隐性丝虫病

       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微丝蚴

       百度百科—丝虫病

       今天关于“蚴”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蚴”,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