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招亲_东吴招亲歇后语下一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东吴招亲”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三国演义老版全集刘备东吴招亲是第几集

2.《三国演义》中刘备东吴招亲,明知危险重重,为何还是去?

3.刘备前往东吴招亲,当时诸葛亮将锦囊交给了哪个人?

东吴招亲_东吴招亲歇后语下一句

三国演义老版全集刘备东吴招亲是第几集

       三国演义老版全集刘备东吴招亲的剧情是在第四十二和四十三集中,相关剧情介绍如下:

       第四十二集:美人计,剧情梗概: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诸葛亮趁周瑜回柴桑养病,孙权兵败合肥之际,夺取了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正在刘备欢庆胜利之时,襄阳派人来报:公子刘琦因病身亡。东吴鲁肃得知此信后,立即渡江而来再谈归还荆州之事。诸葛亮一反常态,说刘备乃孝景帝玄孙,理应安坐荆州,只是碍于友人之面,可写一纸文书暂借荆州,待图得立足之地再还东吴,鲁肃无奈而归。周瑜手指文书埋怨鲁肃又上孔明当了,鲁肃也甚为焦急,求计于周郎,周瑜突生一计,以孙权之妹许嫁刘备之名,诱刘备入赘,到那时将刘备囚入狱中,再叫人去讨荆州换回刘备。鲁肃闻言喜上眉梢。

       东吴使者前往荆州提亲,刘备想拒绝了之,谁知孔明却一口应承下来,极力劝刘备应亲。并派赵云、孙乾同行,临行时附耳密授赵云三个锦囊妙计,在紧要当口,照计而行。

       满面愁容的刘备怀着忐忑的心情上船,踏上东吴的地界,却不见有人迎接。赵云取出第一个锦囊观看,命兵士各自披红挂彩,锣鼓喧天奔走相告:“刘皇叔来招亲了!”赵云陪刘备拜见乔国老,并送重礼。乔国老将此事告知吴国太,吴国太怒责儿子孙权这么大的事都瞒着自己。孙权只好说出周瑜之计,吴国太大骂周郎无能,乔国老劝吴国太将错就错,真招刘备为婿,以免出丑。吴国太提出要在甘露寺面相刘备,如中意即招为婿,如不中意任凭孙权处置。

       第四十三集:甘露寺,剧情梗概:

       刘备面对铜镜里自己憔悴、苍老的面容,心里越发慌乱,赵云劝刘备振作起来,应以自己的非凡气度和龙凤之姿来讨得国太的欢心。

       国太相亲之日,孙权派吕范、贾华将刀斧手安排在后殿两侧,只听自己摔杯为号便可行事。乔国老吩咐将甘露寺装点得灯火辉煌,振作起来的刘备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气宇轩昂,精神焕发。吴国太细细打量着刘备,面露喜色,准了这门亲事。孙权的一切安排在国太的盛怒之下只好作罢。

       刘备到此时方放下心来,宴饮后,刘备和孙权两个君主来到甘露寺院内砍石盟志,以述心声。二人各有用心地在山坡上扬鞭大笑,飞马山谷。

       吴国太在甘露寺决意招刘备为婿,准备择日为女儿完婚。周瑜大惊,但事已至此,只好慢慢图之。

       刘备在郡府大厅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庆典,人们欢声笑语,一派喜庆之色。当备与新娘步入洞房之时,见两侧站立数十个佩剑的婢女,通向卧室的壁上也皆挂满刀枪剑戟,疑为东吴设伏,不觉失色。后知这是夫人常令侍婢击剑为乐之故,方心安不惧。

       周瑜书呈孙权,可将刘备软困东吴,盛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珍玩,以娱其耳目,使其分开与关张之情,隔远与诸葛亮之契。孙权从之,令人广造宫室亭园。

       《三国演义》简介:

       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改编,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张光北、洪宇宙主演,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

       该剧演述的是三国时代的故事,是魏、蜀、吴的兴亡史,共分为《群雄逐鹿》(1—23集)、《赤壁鏖战》(24—47集)、《三足鼎立》(48—64集)、《南征北战》(65—77集)、《三分归一》(78—84集)五大部分。着重表现的是乱世中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造就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一个世纪中的风云变幻。

《三国演义》中刘备东吴招亲,明知危险重重,为何还是去?

       三国演义中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

扩展资料:

       故事背景:

       据《三国演义》描述,赤壁大战之后,诸葛亮用计取了荆州。周瑜对此耿耿于怀,于是给孙权献了一条计策,让孙权派人去荆州说媒,假意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骗刘备到南徐,然后把他扣为人质,用来交换荆州。

       诸葛亮料到这是一计,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了婚事。随后派赵云保护刘备过江迎娶孙夫人。到了南徐,赵云依照诸葛亮的计策派人披红挂彩,到南徐市场上采购猪羊果品,并把刘备和吴侯妹妹结亲的事随口传扬,

       不久城中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赵云又备了一份厚礼,令军士挑着酒,牵了羊,保护着刘备去见乔国老。这样刘备过江招亲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吴国太的耳中,吴国太大吃一惊,心想女儿出嫁而自己竟然还不知道这件事,忙招孙权责问此事。

       孙权见事情瞒不住了,便对母亲讲了实话,说这只是周瑜出的一条计策。国太听了大怒,骂周瑜说:“你做了六郡八十一州的大都督,没有办法去取荆州,却来利用我的女儿做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儿便成了望门寡,以后怎么再和人成亲?”

       乔国老劝道:“事情已经这样了,不如将错就错,就把刘备招为女婿,免得出丑。”吴国太想了一会,对孙权说:“我不认识刘备,明天约他在甘露寺相见,我要看不中,任凭你们行事,我要看中了,才把女儿嫁给他。”

       孙权见母亲这样说,只好答应了。第二天吴国太看见刘备丰姿出众,非常满意,说道:“真是我的女婿啊!”于是作主将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带着孙夫人返回了荆州。周瑜献的计策没有成功,反而赔上了主公孙权的妹妹。

       他不甘心,又亲自带兵坐船拦截刘备,却又被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伏兵杀得大败。他又羞又气,当场昏倒在战船上。

       

刘备前往东吴招亲,当时诸葛亮将锦囊交给了哪个人?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是《三国演义》中尤为精彩的一个章节,乘着曹魏和东吴厮杀之际,刘备带领的蜀军乘机占领了四郡,其中就包括荆州。周瑜为了报夺荆州之仇,才设下“美人计”,想要引刘备前来,以夺回荆州。

       当时刘备正好丧偶,周瑜就想到了用“美人计”来诱惑刘备,他首先是劝说孙权,让孙权以想要将妹妹孙尚香嫁于刘备为由,将刘备引到荆州,再将他扣押,然后夺回荆州。但刘备又不傻,他自然是知道这其中的阴谋,毕竟孙尚香年轻貌美,为人刚强,孙权怎么会将妹妹嫁给一个刚刚丧偶的人呢?刘备自然是不肯去的,但诸葛亮一听,就坚决让刘备去,这么好的机会,好妻子送上门来了,肯定要去啊。刘备是害怕出现什么状况,诸葛亮就让赵云陪同刘备去往东吴,刘备这才同意。

       诸葛亮敢让刘备去,心里自然是有万全之法,毕竟明眼人都知道招亲之事绝对不简单,诸葛亮心思缜密,他已经将妙计写在锦囊里,交给了赵云,以保证刘备的万无一失,这也就是著名的锦囊妙计。

       然而原本只是计谋的结亲,最后却变成了实打实的了,诸葛亮十分机智的命令赵云大肆宣扬孙尚香要嫁给刘备之事,结果传到了吴国太的耳朵里,这个吴国太一看刘备一表人才,就当真要将女儿嫁给刘备。

       刘备成功娶到孙尚香,这其中赵云功不可没,赵云本就是诸葛亮的侍卫长,他虽然是一介武将,但心里对诸葛亮的才智是万般敬佩和崇拜的,所以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且深信不疑,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不派关羽和张飞二人随刘备到东吴的原因。张飞和关羽虽然武艺高强,但是一个粗鲁莽撞,一个又有些妇人之仁,而且他们对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的尊敬和信任。这个任务也只有赵云能够完成,毕竟要完全按照锦囊中的妙计来实行,很难想象张飞和关羽拿到锦囊后会怎样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完不成这个任务。

       赵云的武艺完全不输关、张二人,而且相比于关羽和张飞,赵云是最适合保护帝王的人,他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十分周全,张飞和关羽只适合当一员沙场上的猛将,对于进攻性的战争,他们要强于赵云。

       刘备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系列问题的,所以在诸葛亮派出赵云后,他才能如此放心的去东吴迎娶孙尚香。

        锦囊妙计?这句成语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在小说中,诸葛亮使用锦囊妙计的次数并不多,一共才三次。

       诸葛亮的首次?锦囊妙计?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时值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四郡,实力大为增强。东吴大将周瑜对此非常担忧,便向孙权提出建议,企图以招亲为名将刘备骗到东吴软禁,然后再向诸葛亮索要荆州。不料,周瑜的如意算盘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随即派赵云保护刘备前往东吴。临行前,诸葛亮又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吩咐赵云在依计而行。最终,刘备不但招亲成功,娶了孙权的妹妹,还安全地离开东吴回到荆州,令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的第二次?锦囊妙计?出现在第九十九回。时值诸葛亮北伐期间,与司马懿展开激战。这个名魏延、王平等人迎击曹魏大军。同时,诸葛亮又交给姜维、廖化等人一个锦囊,让他们各自率领三千精兵前去埋伏。如发现魏延、王平等人被司马懿大军围困,就将锦囊打开,里面有破敌之计。结果司马懿果然将魏延等人团团围住,形势危急。姜维等人打开锦囊,按照其中的部署去偷袭司马懿大营,最终不但解了魏延之围,还打败了司马懿,取得了北伐中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诸葛亮的的第三次?锦囊妙计?出现在第一百零四回,诸葛亮临终之时,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并对他说:?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 。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后来魏延果真谋反,杨仪用此计,魏延被马岱杀死。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首诗来称赞诸葛亮:?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这三次锦囊妙计实在是太神了。然而,在历史的真实之中,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使用过锦囊妙计呢?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按照小说的描述,诸葛亮的第一次锦囊妙计出现的时间是在孙刘结亲的时候。历史的真相却与小说的描述大相径庭。

       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资料记载:赤壁之战后,面对刘备势力在荆州的急剧扩张,东吴集团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以鲁肃为首的主和派认为应该继续与刘备联盟,共同对付曹操。而以周瑜为首的强硬派则认为应该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周瑜也因此向孙权建议,设法将刘备骗到江东软禁。不过,周瑜的这一建议并美誉得到孙权的采纳。孙权认为唯有孙刘联盟才能抵御强大的曹操。因此,孙权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这其间也并未出现过所谓的?甘露寺招亲?的情节,更谈不上?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使用的第二次锦囊妙计,也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史上,从未有过魏延和王平被司马懿大军围困之事,也没有出现过诸葛亮用锦囊妙计破敌的事迹。小说中的这一故事情节只不过是作者的虚构,在历史上并未出现过。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第三次锦囊妙计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也并未发生过。据《三国志魏延传》载,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之际是这样安排的:?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既没有断定魏延会谋反,也没有交给杨仪锦囊以备不时之需。

       从以上的对照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诸葛亮所谓的锦囊妙计,不过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

       不过,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个与?锦囊妙计?类似的故事。但所用的并非锦囊,而是木匣。这个故事见于《三国志张辽传》。据该传载:?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不久后,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等人打开这个木匣,里面有一封信,信上仅有?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二十一个字。张辽依计而行,率八百壮士发动突袭,结果大败孙权。

       《三国志张辽传》中的这个故事有没有触发罗贯中的创作灵感不得而知。但是这个记载很早就被宋、元时期的剧作家及民间艺人们所重视并加以改变。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诸葛亮而已。元代无名氏杂剧《隔江斗智》中,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终于出现了。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周瑜与孙权密谋,企图利用招亲为借口将刘备骗到江东,趁机夺取荆州。如果此计无法成功,便让妹妹孙安在返回荆州后刺杀刘备。不过,孙权的这个计策出师不利。孙安与刘备见面后,一见倾心,将哥哥的嘱咐抛到了九霄云外,与刘备成了一对真夫妻,并与刘备一起平安返回荆州。

       眼看此计不成,周瑜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邀请刘备夫妻回到江东省亲,企图借机扣留刘备。不过,这个计策又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给了刘封一个锦囊,让刘封故意将锦囊遗失在孙权面前。孙权打开锦囊后,发现锦囊中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份密信。这个在信中请刘备向孙权借兵增强实力,以便共同对付曹操。孙权信以为真,以为刘备赖在江东不走的原因是想问自己借兵。于是,孙权主动将刘备夫妻离开江东回到荆州。等周瑜得到消息率兵追赶时,刘备早已安全脱险,诸葛亮又将周瑜羞辱了一顿。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早期三国故事里,诸葛亮的锦囊并不是交给了赵云,而是给了刘备的义子刘封。而在早期的三国故事当中,刘封也并不是一个热门人物。因此,《三国演义》作者在对这一故事进行改编时,将刘封改成了赵云。如此一来,不仅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了赵云的稳重性格,可谓一举两得。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更好看

       听过以上的分析,大家不但了解了?锦囊妙计?的真伪,同时也知道了这个故事情节的由来。现在再来说说小说中的这一故事情节。上面说过,作者虚构这些情节,无非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但作者的设计是否合理呢?从这三个故事设计来看,都存在不合理之处。试想,诸葛亮如果真有这么厉害,有怎么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呢?正如有学者所言,尽管作者煞费苦心,设计了诸多故事情节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但显然是有些过头了。正如有学者所言:?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东吴招亲”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