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_礼崩乐坏什么意思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礼崩乐坏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2."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3.礼崩乐坏怎么读

4.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啊

5.礼崩乐坏是指什么 礼崩乐坏是指什么意思

礼崩乐坏_礼崩乐坏什么意思

“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礼崩乐坏”是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1、拼音:lǐ bēng yuè huài

       2、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3、近义词:

       (1)礼坏乐崩?[ lǐ huài yuè bēng ]

       释义: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礼崩乐坏

       解释: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自: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近义词:礼坏乐崩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

       天下以智力相雄长,语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意为“天下人以智慧和力量作为判断英雄的准则”.

       “礼崩乐坏,天下以智力相雄长”,意思就是说,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天下人以智慧和力量作为判断英雄的准则.

礼崩乐坏怎么读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自: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译文:中唐以来,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狂狡有作,自己制作就,而事情不研习古事。

       近义词礼坏乐崩、礼乐崩坏

扩展资料:

       

       礼崩乐坏的近义词

       礼坏乐崩

       解释: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出自:《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近义词礼崩乐坏

       译文:据说用礼仪教导百姓,风的用乐。现在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我很同情他。

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啊

       礼崩乐坏怎么读:lǐ bēng yuè huài。

礼崩乐坏解析: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章炳麟介绍:

       1、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2、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朴学等等,著述甚丰。

       3、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即《革命军》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4、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等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5、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前往北京,为袁世凯禁锢,袁世凯死后被释放。

       6、民国六年(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恨日本侵略中国,积极赞助抗日救亡运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

礼崩乐坏是指什么 礼崩乐坏是指什么意思

       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到东周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此,霸道代替了王道,继而诸侯争雄,王室衰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乃为王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自卿大夫出,则礼乐崩也,王道坏矣。

       礼就是行为规范及其仪式,乐就是配合典礼仪式所具备的与之相应的舞乐。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其表现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皆失其道。

       发生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标志着周王朝的衰败,也是礼崩乐坏的开始,周宣王即位后稍有作为,号称“中兴”,实际不但没有缓和各种矛盾,反而实力更削弱了。周宣王还违反嫡长子继承制,干涉鲁国内政,引起鲁国内乱,诸侯因而不满。

       接下来的周幽王更无君样,乃致西周最终灭亡。西周灭亡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悲剧不断上演。各种僭越行为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孔子见季氏“八佾舞于庭”,怒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春秋后期,奴隶社会赖以存在的井田制也不断遭到破坏,经济基础也动摇了,所以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的局面已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1、礼崩乐坏,汉语成语,拼音是lǐ bēng yuè huài。意思是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典出《论语·阳货》。

        2、唐·房玄龄《晋书·载记二十五》载冯跋下书:自顷丧难,礼崩乐坏,闾阎绝讽诵之音,后行无庠序之教,子衿之叹复兴于今,岂所以穆章风化,崇阐斯文!

        3、成语典故:《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释义:指周代封建制度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寓意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亟需内圣外王之人改进。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好了,关于“礼崩乐坏”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礼崩乐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